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漂鳥集 /泰戈爾
9.30 今晨五點我們起身為永覺比丘獻上最後的一次早缽,天外行星自萬里外透出他的所在,雲裡間的朝紅飽滿可愛,在晨光中的大滿月下我們和他道別。
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透過自然萬物傳達生命哲理,如同永覺師父這些天帶給我們的滿滿智慧。
我們讀了漂鳥集中的五行短詩,與各位分享:
漂鳥集 /泰戈爾
我像深夜的大路,
正靜靜地傾聽著,
自己記憶底足音。
摘下一片片花瓣,
你採不到花的美。
如果你因為
錯失太陽而流淚,
你也將錯失群星。
跳著舞步的水啊,
砂粒們正跟在你的後面,
哀求著你的歌聲和流動。
一片草葉,無愧於
它所生長的大世界。
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我祝您幸福健康 /安哲羅普洛斯
9.29 杜鵑別離的傍晚,雲水僧永覺比丘帶領著我們靜坐,沒有好惡、沒有優劣地,把涼風、蚊蟲,把身邊的一切輕輕放下。末了,永覺比丘誦了一段經文祝福我們與我們所愛的人,快樂與健康。這兩件重要的事,是恭喜發財所不能及的。親愛的人們,祝福你們啊。
我祝您幸福健康/安哲羅普洛斯
我祝您幸福健康
但我不能完成您的旅程
我只是個過客。
所有我感受到的
都真實地讓我痛苦
而之後卻不屬於我。
總是有些人會說:
這是我的。
我 沒有什麼是我的,
某天我曾驕傲的說。
現今我知道沒有就意味著
沒有。
同樣我們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
並且知曉有時候我們必須得去借一個。
您可以給我一個眺望的地方。
在海的那方遺忘我吧。
我祝您幸福與健康。
此詩原無名,出於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鸛鳥踟躕」,片中描寫了阿爾巴尼亞人民欲跨越國界成為希臘公民,卻在邊界成了永久的過客。
2015年9月27日 星期日
白西瓜寓言 - 賦得下弦月 /周夢蝶
9.27,月圓之夜。雖見不著月,但在朦朧的遠方它依然高掛著。
今晨,我們讀詩。平淡的文字,卻傳遞著其深深的寓意,看似直白卻又不可盡解。是寫瓜、寫月還是寫下歲月所帶來的滋味?這是周夢蝶先生晚期的詩作,他習佛,並以樸實清淡度日。在經歷一場身體的磨難後,文字間透露了更圓融的想法。他開始重新思考我生、我老、我病、我死,並讓生命回歸到純然的本質。
白西瓜寓言-賦得下弦月/周夢蝶
只有瓤;
無子,亦無皮
且永不變味
也不必經歷抽芽開花的過程
也不曉得是誰下的種
剛一想到愛與被愛
那不能自已的美與渴切
白西瓜。唯一的這顆白西瓜
便不能自已的
熟了
是圓滿,招來了缺陷?亦或造物
嫌忌太亮與太白?
經過不可說不可說劫的磨洗與割切
多麼可憐!而今只賸只剩千萬分之一的一瓣了
千萬分之一的一瓣:
薄歸薄,
倒未聽見說誰被誰
一葉知秋的封殺—
除了蟾蜍
這饕餮而無忌憚的
天狗的弟弟
然而然而然而
畢竟畢竟畢竟
還是吐出來了
窈窕依舊,清涼與皎潔依舊
最可口的這邊,恰是早年
被齒及的這邊
更可驚可怪的是:
得瓜者,復為瓜所得
而成為瓜。成為
可圓可偏可半可千江的傳說
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深 笑 /林徽因
9.26 今晨,我們讀的詩。據說是寫於林徽因與梁思成跋山涉水地找到一座木造古寺後.....
深 笑 / 林徽因
是誰笑得那樣甜,那樣深,
那樣圓轉?一串一串明珠
大小閃著光亮,迸出天真!
清泉底浮動,泛流到水面上,
燦爛,
分散!
是誰笑得好花兒開了一朵?
那樣輕盈,不驚起誰。
細香無意中,隨著風過,
拂在短牆,絲絲在斜陽前
掛著
留戀。
是誰笑成這百層塔高聳,
讓不知名鳥雀來盤旋?是誰
笑成這萬千個風鈴的轉動,
從每一層琉璃的簷邊
搖上
雲天?
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谷川俊太郎
9.25 夜來風涼,白日已盡。今晨,我們還是讀詩,發起法山孤兒院的永覺比丘與孤兒院的設計團隊成員胡智義也加入了我們。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 谷川俊太郎
野獸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靜無語,屏住呼吸
野獸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繼續鋪路
魚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大海洶湧的波濤是枉然的呻吟
魚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繼續修建港口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大街變得更加熱鬧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建造公園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變得十分相似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繼續相信未來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靜靜地湧淌淚水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無知地繼續歌唱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孩子、談給予 /紀伯倫
9.24 晨間讀詩第四日。
今天,由「為社會而設計」工作坊成員,一個唸哲學的年輕人負責選詩文。
他選了兩段,而第二段吻合了這個工作坊所討論的「給予」。
孩子 /紀伯倫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慕所生的子女。
他們經你而生,卻不是你所造生。
他們與你相伴,但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而非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圈囿他們的身體而非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寓居於明日的住所,
即使是在夢中,那也非你所能造訪的地方。
你可以竭力去和他們相像,但不要奢求能使他們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行,也不會在昨日停留。
你是弓,而你的孩子是從你弦上射發的箭矢。
那射手見著了無限路途上的標靶,
於是祂用神力將你拉滿,讓祂的箭急馳遠去。
你應在射手的掌中感到欣慰;
因為祂愛飛去的箭矢,如同祂愛靜止的弓。
------------------------------------------------------------------------------
談給予 (節錄) /紀伯倫
你常說:「我會給的,但只施予那些值得的人。」
而你果園裡的樹不這麼說,
你牧場裡的牛羊也不這麼說。
它們因給予而活著,
因為有所保留便代表死亡。
毫無疑問地,
一個配得領受自己的日與夜的人,
也就配得你所施予的一切。
一個配得飲用生命之洋的人,
也就能從你的小溪中斟滿他的杯子。
還有什麼比那接受施予的勇氣和信心、甚至慈善,
要更值得你去施予呢?
而你又是誰?
配得他們剖開胸膛、袒裸自尊,
使你看見他們那不虛的價值和無愧的尊嚴?
首先審看你自己是否配成為施予的人、一件施予的樂器吧。
因為正是生命施予了生命──而你,
自視為一名付出者,
不過是名見證而已。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邀請 /Oriah Mountain Dreamer
九月二十三日,這是我們以讀詩開始一日的第三天。今早,我們讀的是加拿大原住民女詩人Oriah Mountain Dreamer所寫的「 邀請」,聽說她是在一次無聊的聚會後寫下此詩。
今天,也是馬來西亞平面設計師胡智義在studio 94帶著十五個台灣人(混齡 – 15歲到43歲 / 混背景 – 土木、外文、建築、工設、中文、哲學與古蹟保存等等)進行工作坊的第二天。他們討論著藉由自己的專業、想像、經驗跟動機,想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怎麼做?今早,這十五個人也加入了晨間讀詩。
你為生存做了些什麼,我不關心;
我想知道,
你的追求,
你是否敢於夢想去觸碰你那內心的渴望。
你的年齡多大,我不關心;
我想知道,
你是否願意像傻瓜一樣不顧風險,
——為了愛,夢想還有活著就該有的冒險。
我不關心,是什麼行星牽引著你的月亮,
我想知道,
你是否已觸及自己悲傷的中心,
是否因生活的種種背叛而心胸開闊,
抑或因為害怕更大的痛苦而消沉封閉!
我想知道,
你是否能面對痛苦——我的或者你自己的,
而不必去隱藏、塗抹或修飾。
我想知道,
你是否能享受快樂——我的或者你自己的,
你是否能充滿野性地舞蹈,讓你從指端到足尖都被狂喜所充滿,
而不會告誡我們要小心、要現實、要記住做人的禁忌。
我並不關心你告訴我的故事是否真實,
我想知道,
你是否能為了真實地對待自己而不怕別人失望,
你是否能承受背叛的指責而不出賣自己的靈魂。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拋棄曾經的信念,而因此值得信賴;
我想知道,
你是否能發現美,即使它每天都不漂亮,
你是否能從它的存在中追尋你自己生命的源頭。
我想知道,
你是否能與失敗相伴——你的和我的,
卻依然可以站立在湖邊對著銀色的滿月放聲大喊:
“是的,就是這樣!”
我並不關心你在哪裡生活或者你擁有多少金錢,
我想知道,
在一個悲傷、絕望、厭世和痛徹骨髓的夜晚之後,
你是否能起床,為養育孩子做那些需要的事情。
我並不關心你是誰,你是如何來到這裡,
我想知道,你是否願同我一起站在烈焰的中心,毫不退縮。
我並不關心你在哪裡受到教育、你學了什麼或者你同誰一起學習,
我想知道,
當一切都背棄了你,是什麼在內心支撐你前行。
我想知道,
你是否能孤獨地面對你自己,
你是否真正喜歡那些你在空寂之時留下的朋友。
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請容許我談論 /羅毓嘉
長日將盡。這是我們以讀詩開始一日工作的第二天。
今晨我們讀的是羅毓嘉寫的「 請容許我談論」─
請容許我談論溫和。容許我
談論我的姓名是母親所給的
請容許我談論身體
容許我赤足踏過您黃昏裡的莊園
請容許我談論左邊的腳踝
有一顆痣,容許我不完美
並容許我談論它
請容許我的心是熾熱的。
請容許我談論您所犯的錯
或只是讓我對此
保持永恆的沉默
請容許我喜歡自己,容許我
站在這裡便是我此刻的樣子
請容許我談論曾有燈光滅去的時刻
容許我談論黑暗中的旗幟
容許我笨拙地
點起燭火
並再次談論黑暗
當我離開久居的井底
外頭是一如往昔般黏濘的季節
我目擊母親懷裡的嬰孩
正一個個饑餓地死去
我如何談論音樂
而不是伸出雙手去擁抱她
請容許我談論這一切
如同您的母親給了您身體與姓名
且我會繼續談論它
對! 我們會繼續讀詩,也許以詩開啟一日工作,也該以詩結束一日工作。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迎接 /向陽
昨日,我們因「教育曠野」March老師的啟發,今晨開始的每一日,我們的工作團隊將以讀詩作為一天工作的序幕。所以今日在正式上工前,我們讀的是詩人向陽的「迎接」 ─
白日用朝陽的眼神迎接新生的嬰兒
黑夜用明月的嘴唇迎接亡故的靈魂
青山用溪河的歌聲迎接翠綠的莊園
大海用波濤的合奏迎接四方的匯流
在殘敗的廢墟上,我們迎接礫土培栽的新芽
在死亡的浩劫中,我們迎接灰暗點亮的微光
在狂暴的風雨裡,我們迎接陰寒凝成的火種
在愁苦的災難下,我們迎接命運寫就的樂章
雙腳,站起來,迎接不再屈膝跪伏的路
雙手,闔起來,迎接不再斷裂破損的地
張開不再緊閉的眼,迎接我們張開的湛藍的天
擦亮不再蒙塵的心,迎接我們擦亮的世紀的臉
向陽(1955年5月7日-)
本名林淇瀁,臺灣南投縣鹿谷鄉廣興村人。
他是跨領域的作家,以詩聞名,兼及散文、兒童文學及文化評論、政治評論。他是詩人、作家、作詞人、政治評論家、總編輯、總主筆、學者。
各位,你也不妨試試與同事們一起讀詩,先一起大聲讀,再即興讓每個人認養詩句,然後靠著默契,看大家如何接龍讀詩。在其中,你將看到團隊成員如何接彼此的招,如何補上,如何靜退。從此,我們要以讀詩開展共事的每一日............
2015年2月1日 星期日
獻給自然 獻給真誠之聲
謝謝他。
謝謝他的分享,謝謝過去三場音樂會來共享時光的觀眾!更謝謝來參加唯一一場工作坊的朋友們。Yasu說: 「我其實甚麼都沒做,如果那日那時你覺得美好,那都是各位自己創造的。」
在此,他與我們,向所有給予支持或鼓勵的人,深深致意。
只是放鬆,只是休息,只是終於放下這奔忙的心,聽見鳥鳴,感到風吹過寸寸肌膚.....然後安心睡著。
*更多活動請見臉書
訂閱:
文章 (Atom)